北京天顺文化传媒:跨媒介时代的文学出版之变及其趋势配资炒股理财
这是一篇写于2009年初的作文,距今已有十六年。原文略长,后经较大删减,发表于2010年1月的《出版广角》。近日翻检旧文,感觉这种当时的所谓“变革”、所谓“趋势”,多年以后与现实对照,验与不验,都颇为有趣,也可作为当时一位“青椒”从校园向产业投射眼光的记录。谨作为本期之文。
跨媒介出版
跨媒介出版,指的是网络、影视等其他传播介质开始打破传统纸媒的垄断,已逐渐成为当下出版业的影响因素。这股风潮愈演愈烈,在出版业的多个层面都展示出与以往迥异的新变动,无论是出版模式与营销策略,还是出版内容和产业结构,都包含新一轮出版革命的因子,影响着今后一段时间出版业的面貌。
出版模式之变
当下,一本图书在纸媒之外同时通过网络、手机、影视等媒介模式推出的 全媒体出版构想,已经成为现实。2008年12月,冯小刚的电影《非诚勿扰》上映,与此同时,小说《非诚勿扰》以传统图书、互联网、阅读器、手机阅读等 四种形式同步出版,第一次试行了全媒体出版战略,小说惊人地达到了数十万的销量,使全媒体的出版理念深入人心。可以预见,全媒体出版将成为今后文学出版发展的一个重点。但目前真正符合“全媒体”出版标准的出版物不多,更多的呈现为纸媒与网络、纸媒与影视、纸媒与电子书等两两结合的“准全媒体”出版模式。
展开剩余65%此外,先在榕树下、天涯等文学网站或论坛获得巨大的点击量,然后通过纸质媒介进入出版市场,已经成为新作家崛起的主要模式。2008年的畅销书《藏地密码》,就是发在新浪上的博客文章。五天之内,点击率超过百万,吸引了北京读客、共和联动、博集天卷、磨铁文化、重庆出版集团等五十多家出版机构卷入版权争夺战。该书问世后一年之内销量超过200万册,系列作品连出五本。而在很长时间内,《藏地密码》一直维持着纸媒和网媒同步发布的出版模式,《明朝的那些事儿》也是如此。其他如郭敬明、饶雪漫、郭妮、沧月、明晓溪、蔡骏、韩寒、安妮宝贝、李西闽等知名作家,也都有不少网媒与纸媒重合出版的例子。
众所周知,此前影视作品的出版模式,大多是文学作品先上市,然后改编拍摄电影或电视,最后再反过来带动文学图书销售。但在当下跨媒介出版盛行的情况下,这种顺序已经逐渐改变。无论是《无极》还是《手机》,抑或《我叫刘跃进》和《非诚勿扰》,都走着先影后书或影书同步的路子。而且,我们还看到了影视媒介对纸媒出版的主动借用。如“百家讲坛”系列书系,在封面上都被要求印上百家讲坛的LOGO,环衬中标明电视节目播出的时间,所要追同一时间到达受众。
发行策略之变
《长尾理论》为我们描绘出了网络时代利基产品营销的新理念。作者安德森告诉我们,网络的出现,使任何一种难以进入现实货架的边缘产品,也得以在购物网站呈现在消费者面前,从而带来了革命性的长尾营销理念。其实网络除了为利基产品提供与主流产品同样的展示机会之外,同时也在取代实体机构成为文学出版领域新的发行渠道。
其中典型的是2008年11月《明朝的那些事儿6》(简称《明6》)的销售。《明6》尚未上市配资炒股理财,当当网就提前10天开始了独家预售,而 同月16日《明6》上市之后,仍由当当网独家包销,时间一个月。《明6》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。首要原因在于这是网络第一次取代实体书店成为首发渠道。传统的出版流程中,图书问世以后大多选择新华书店或其他实体机构进行流通。而《明6》则为我们展示了虚拟渠道营销的可能性。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海关出版社和当当网签订的不低于69折销售的价格许可,对实体销售的价格体系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。就图书发行来说,其终极目标是寻找最方便快捷的渠道,使图书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面积最广的受众,而对于读者,则同时要求最优惠的价格。在当下能与这种图书发行理念对接的,只有互联网络。所以当下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如中华书局、广西师大社、山东画报社等都会在出版物的环衬中印着“网络合作:当当网、卓越网、博库书城”等字样。
发布于:江苏省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